绿茶!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,卷曲如螺,白毫毕露,银绿隐翠,叶芽幼嫩,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,上下翻飞,茶水银澄碧绿,清香袭人,口味凉甜,鲜爽生津,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。 有一年,太湖下水,水气升腾,雾气悠悠,空气湿润,茶树长得枝壮叶茂,茶树叶面密布白毫,作为茶叶的生长地,更使碧螺春茶有了奇妙的功效,古人就称这茶为“功夫茶”。 冲泡碧螺春的水温在80℃左右,用玻璃杯冲泡,汤色碧绿,口感鲜醇,清香宜人。碧螺春和龙井茶谁更有营养?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,是绿茶中的代表产品之一,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,当地民间最早叫“洞庭茶”,又叫“吓煞人香”。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,顺手摘了几片茶叶,泡茶后奇香扑鼻,脱口而道“香得吓煞人”,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“吓煞人香”。到了清代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、卷曲如螺的名茶,倍加赞赏,但觉得“吓煞人香”其名不雅,于是题名“碧螺春”。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。 碧螺春产地分布 碧螺春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,又称“洞庭碧螺春”。碧螺春茶历史悠久,早在唐代陆羽《茶经》中就有记载。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:一是摘得早,二是采得嫩,三是拣得净。每年春分前后开采,谷雨前后结束,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。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,芽长1.6至2.0厘米的原料,叶形卷如雀舌,称之“雀舌”,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.8至7.4万颗芽头,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,可见茶叶之幼嫩,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。细嫩的芽叶,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。优越的环境条件,加之优质的鲜叶原料,为碧螺春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。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,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,保持芽叶匀整一致。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,需费工24小时。其实,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,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,有利于品质的形
Copyright © 2022 WordPress. WordPress 版权所有 Power by WordPress